宁夏新闻网讯(记者 杨兆莲)“您快尝尝,闽宁镇武河村的苹果,甜得很哪!”在银川市永宁县“团结大集”的助农摊位上,红彤彤的苹果垒成小山,居民争相购买。这些印着“武河村”字样的苹果,正是宁和社区与武河村“结亲家”后的首批成果。一场城乡联动的文明实践探索,正让资源流动起来、让情感联结起来。

如何破解城乡资源不均难题?永宁县以“结亲家”模式破局。2025年起,团结西路街道办与闽宁镇的7对实践站精准结对,通过“组织共建、活动共联、资源共享、品牌共创”,推动城市社区的治理经验、商圈流量与乡村的红色资源、非遗技艺、特色农产品“双向补给”。截至目前,结对活动已开展32场,覆盖群众超5000人,带动闽宁镇自主开展活动400余场,文明实践从“单向输出”迈入“双向奔赴”。

端午的“金榜题名”荷包、中秋的百家宴与秦腔对唱、重阳的敬老贺卡……传统节日成为城乡交融的纽带。居民与村民共同制作漆扇、体验旱地龙舟,在非遗传承与民俗活动中情谊渐深。“以前觉得农村远,现在‘亲家’常来常往,就像一家人!”福宁村一位村民感慨道。
结对共建不仅暖了人心,更富了口袋。宁和社区为武河村开设农产品直销点,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助销苹果3000余斤。“下一步要把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!”宁和社区负责人郭瑞芬信心满满。此外,“红领巾研学路线”融合红色教育与产业探访,孩子们在耿飚红军小学学历史、在绒山羊养殖基地看振兴,城乡文化在互动中凝聚合力。

随着“结亲家”深入,特色品牌不断涌现。南环社区与玉海村打造“‘红领巾’携手‘橄榄绿’”研学行;利民社区与福宁社区组建“关爱老兵联盟”,联动企业慰问退役军人。这些创新实践让治理效能提升、文明新风扎根。

“这是新时代‘山海情’的延续,更是文明实践的生动探索。”永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表示,城乡“结亲”不仅结出了苹果的香甜,更结出了人心的暖意、发展的活力。永宁县将继续完善结对机制,让城市文明与乡村文化发展融合,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能。(图片由永宁县委宣传部提供)